騎完共享單車喜歡隨手亂停的注意了,從4月15日開始,違規停放共享單車不僅要面臨執法部門的罰單,還要被共享單車企業收取調度費,多次違規亂停還可能被拉入黑名單,限制其使用共享單車。(《東楚晚報》4月11日報道)
用完東西順手放好,舉手之勞而已,這是一個人基本的素養,如果都隨便亂放,再整潔的家也會亂成狗窩。一個城市也一樣,如果垃圾隨手亂扔,街道就會變成垃圾場;車輛隨便亂停,交通就會不暢通;共享單車到處亂放,既不美觀,也妨礙交通。
走在馬路邊,經常會看到隨手亂停的共享單車,或停在公交站臺上,或停在人行道上,或停在車道上,有一些還倒在地上,影響行人,也影響車輛。每每看到這種現象,總是忍不住犯了強迫癥,要上去把亂停的車順一順,把倒地的車扶起來。
其實,大多數騎共享單車的人還是能規范停放的,違規亂停的行為我分析主要有兩種情況,一是確因自身習慣不好,二是因為附近的停車點太遠,不方便。
對于第一種情況,除了收取調度費、開罰單等措施進行規范,最好還要通過電話、短信、集中學習等方式,對其進行提醒、教育,幫其養成好習慣。否則,如果僅僅是通過扣費系統收取“2元錢調度費”,費用是扣了,但當事人可能還“不知不覺”,而且即使發現了,但錢不多,也不當回事,這種收費只能淪為“為了收費而收費”,作用不大。
對于第二種情況,單純依靠“收費”“罰款”的處罰措施,則顯得簡單粗暴。共享單車,最大的優點在于方便,尤其是對一些公交車沒普及的路段,騎行人本來就是為了圖方便才騎車,結果騎車卻遇到停車不方便,這就值得商榷了。所以,在采取處罰措施的同時,一定要科學規劃停車點,在不影響交通的情況下,合理地多設置停車點位,甚至在騎行軟件上設置語音提醒,告知附近的停車點位。
城市管理考驗智慧,城市管理措施體現智慧,借助一些先進的科技措施,有很多值得借鑒的案例。以闖紅燈為例,這些人闖紅燈大多數都是覺得別人拿他沒辦法,現場勸阻還可能吵一架。面對這種情況:大冶曾在人行橫道安裝防闖紅燈自動噴水系統,行人闖紅燈會被噴水;黃石借助監控視頻在媒體上曝光行人闖紅燈行為,并通知到當事人單位、家庭,等等。這些措施不僅把準了問題的根源,也采取了可行且有效的措施,值得借鑒、推廣。(徐道發)